上海市委書記市長部署河湖長制林長制工作 加快建設令人向往的生態之城
發布日期:2022-07-22 瀏覽次數:59
上海市近日召開河湖長制林長制工作會議。上海市委書記李強指出,要切實增強落實河湖長制林長制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,穩步提高河湖生態環境質量,堅決守護超大城市綠色生態基底,加快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。上海市市長龔正主持會議。
李強指出,要深刻把握水和林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地位,深刻把握治水治林工作面臨的形勢挑戰,深刻把握城市治水治林的科學路徑,深刻把握推行河湖長制林長制的基本要求,認真踐行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理念,以更強烈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抓好河湖長制林長制的落地落實,加快建設令人向往的生態之城。要全面優化升級河湖長制,加快建設河暢水清、岸綠景美的健康美麗幸福河湖。持續鞏固水治理成效,下大力氣抓好村溝宅河的整治,著力解決好農業面源污染問題,將河道整治延伸到“最后一公里”。全力打好雨污混接改造收官戰,加大巡查頻次,強化聯合執法,堅決遏制污水亂排亂放回潮。不折不扣抓好中央巡視、中央生態環保督察、長江生態環境警示片發現問題的整改。全力提升水環境品質,系統性推進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,高標準建設世界級生態綠色濱水區。要更好發揮林長制牽引作用,大力推進林綠工作提質增效,使綠色成為城市最動人的底色、最溫暖的亮色。要造林增綠,多種樹、種好樹。要全面排查占林占綠問題,堅決杜絕違規毀林占綠行為,保護好名樹古木,守護好城市記憶,留住老百姓鄉愁。要在開放共享上下功夫,把最美的綠色留給老百姓;在功能拓展上求創新,積極探索“生態+”“公園+”模式,通過生態與農業、旅游等跨界融合形成新業態。
李強要求,各級領導干部要堅決扛起主體責任,主動巡河護林,以“關鍵少數”示范帶動“絕大多數”。健全考核體系,完善督查機制,確保每條河流、每個湖泊、每片森林綠地有人巡、有人管、有人治。強化數字賦能,推進智慧治水治林,將河湖長制林長制和“一網統管”相結合,不斷提升河湖林綠管理效能。大力倡導尊重自然、愛護自然的綠色價值觀念和人人愛水節水護水、愛綠植綠護綠的文明風尚。用好用足市場化治水護林的專業力量,全社會共同參與,合力打造美麗河湖、建設美好家園。
龔正指出,要按照市委部署,強化履職盡責,使各級河湖長、林長更好擔當作為。全力推動水環境質量持續向好,加快污水處理設施建設,堅持水網、綠網、路網、管網“四網統籌”,建管并舉治污水,統籌聯動護好水。扎實推動綠色生態空間增量提質,持續造綠、多元增綠、多效用綠,實施“千園工程”,加快公園城市建設,推進單位附屬綠地開放,讓更多綠色空間為市民所用共享。
來源:中國環境報
上海市近日召開河湖長制林長制工作會議。上海市委書記李強指出,要切實增強落實河湖長制林長制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,穩步提高河湖生態環境質量,堅決守護超大城市綠色生態基底,加快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。上海市市長龔正主持會議。
李強指出,要深刻把握水和林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地位,深刻把握治水治林工作面臨的形勢挑戰,深刻把握城市治水治林的科學路徑,深刻把握推行河湖長制林長制的基本要求,認真踐行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理念,以更強烈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抓好河湖長制林長制的落地落實,加快建設令人向往的生態之城。要全面優化升級河湖長制,加快建設河暢水清、岸綠景美的健康美麗幸福河湖。持續鞏固水治理成效,下大力氣抓好村溝宅河的整治,著力解決好農業面源污染問題,將河道整治延伸到“最后一公里”。全力打好雨污混接改造收官戰,加大巡查頻次,強化聯合執法,堅決遏制污水亂排亂放回潮。不折不扣抓好中央巡視、中央生態環保督察、長江生態環境警示片發現問題的整改。全力提升水環境品質,系統性推進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,高標準建設世界級生態綠色濱水區。要更好發揮林長制牽引作用,大力推進林綠工作提質增效,使綠色成為城市最動人的底色、最溫暖的亮色。要造林增綠,多種樹、種好樹。要全面排查占林占綠問題,堅決杜絕違規毀林占綠行為,保護好名樹古木,守護好城市記憶,留住老百姓鄉愁。要在開放共享上下功夫,把最美的綠色留給老百姓;在功能拓展上求創新,積極探索“生態+”“公園+”模式,通過生態與農業、旅游等跨界融合形成新業態。
李強要求,各級領導干部要堅決扛起主體責任,主動巡河護林,以“關鍵少數”示范帶動“絕大多數”。健全考核體系,完善督查機制,確保每條河流、每個湖泊、每片森林綠地有人巡、有人管、有人治。強化數字賦能,推進智慧治水治林,將河湖長制林長制和“一網統管”相結合,不斷提升河湖林綠管理效能。大力倡導尊重自然、愛護自然的綠色價值觀念和人人愛水節水護水、愛綠植綠護綠的文明風尚。用好用足市場化治水護林的專業力量,全社會共同參與,合力打造美麗河湖、建設美好家園。
龔正指出,要按照市委部署,強化履職盡責,使各級河湖長、林長更好擔當作為。全力推動水環境質量持續向好,加快污水處理設施建設,堅持水網、綠網、路網、管網“四網統籌”,建管并舉治污水,統籌聯動護好水。扎實推動綠色生態空間增量提質,持續造綠、多元增綠、多效用綠,實施“千園工程”,加快公園城市建設,推進單位附屬綠地開放,讓更多綠色空間為市民所用共享。
來源:中國環境報